2021-09-22 11:42:33
傳統(tǒng)的言語教育比較重視言語的獲得,相應地產(chǎn)生了言語獲得理論,但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言語教育的片面性,即只強調如何更有效地“教會”兒童言語,而忽略通過言語教育促進兒童的全面發(fā)展。筆者認為,言語教育不應單純地為了“教會”兒童說話、識字、閱讀和寫作,而應把它當作開發(fā)智力和潛能,培養(yǎng)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造意識,陶冶高尚審美情操的一種手段。由此,可參考以下兒童言語教育新“法則”。
口頭言語規(guī)范化
父母或教師跟孩子交流時,要使用規(guī)范標準、正確清晰的書面言語,避免使用“奶味語言”(兒語)、方言土語或不完整的語言。但有的父母認為孩子理解能力弱,總喜歡用上述語言說話,以為這樣通俗易懂。例如把“狗”叫成“汪汪”,把“喝水”稱為“咕咚咕咚”,把“吃飯”說成“飯飯”。這樣不僅影響孩子的正確發(fā)音,還會浪費孩子的時間和精力,因為這些語言只能在兒時使用,長大后就不再適宜了。
有人認為“奶味語言”孩子容易接受,而規(guī)范化的書面語言孩子難以理解。其實“汪汪”并不比“狗”容易學,“喝茶”不見得比“咕咚咕咚”深奧。有個老爺爺教半歲的孫女“欣賞音樂”,兩個星期后,只要聽到欣賞音樂四個字,孩子就會去按錄音機,說明欣賞音樂和聽音樂對學說話的孩子來說并無難易之別,你教給他什么,他就學會什么。
因此,我們應該像對待成人一樣同孩子說話,注意用正確的發(fā)音、正常的語調和規(guī)范的語句、語法,這對兒童學習正確發(fā)音、豐富詞匯和促進思維發(fā)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。
書面言語形象化
識字、閱讀和寫作是書面言語的主要內容。在孩子眼里,字就是圖,就是物,是由許多線條(筆畫)組成的形象,而兒童識記形象的能力是非凡的。如6個月的嬰兒就可以認出媽媽的形象(出現(xiàn)認生現(xiàn)象),說話之前就能認出諸如“電燈”“床”“鞋子”等物體,且兒童在認人和物時是自然而然的。
有位父親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:在黑板上畫了月亮、蘋果、魚、碗等圖形,同時寫上“花朵”“星”“大”等漢字教兩歲的孩子認讀。結果,不論是圖形,還是漢字,教兩天后孩子都能識記,而且孩子根本就沒有問哪是漢字,哪是圖形。
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兒童識字的特點是先整體后細節(jié)。根據(jù)兒童的認知發(fā)展規(guī)律,兒童對漢字形狀的辨認,遵循先整體后局部、先輪廓后內涵的過程,即識字總是先感知字的整體,然后辨認個別筆畫,領悟其含義。漢字多數(shù)是象形字,筆畫越多、結構越復雜,其形象就越豐富,兒童的形象記憶就越深刻。
此外,還有一個關于兒童學習書面言語的順序問題。傳統(tǒng)觀點認為,兒童應先識字,再閱讀,然后才學寫作。但筆者認為,有時候可以先教兒童寫作、閱讀,然后再教兒童識字。因為寫作并不一定要用文字,畫畫或口頭也可寫作。例如,讓孩子用畫畫的方式給爺爺、奶奶寫信,孩子會用稚嫩的筆畫出各種形象來,然后請孩子讀(解釋)一下信,只要孩子畫出來并加以解釋,不管畫得像不像,說得好不好,都要給予肯定和鼓勵,孩子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。
總之,書面言語的教育不要墨守成規(guī)、一成不變,要根據(jù)言語形象特點和兒童思維的形象性靈活進行。
言語訓練游戲化
游戲是兒童的主要活動,在游戲中學習是兒童的一大特點,所以,把兒童的言語與游戲結合起來,就可以激發(fā)兒童學習言語的興趣,同時培養(yǎng)兒童愉快的情緒并促進兒童智力的發(fā)展。有一位教師在教兒童“聰明”這個詞時,就采用了游戲法。教師說:“小朋友,今天我們來玩猜謎語游戲,看誰猜得又對又好?!焙⒆觽円宦牨銇砹司?。于是教師依次出了四個謎語:左一片,右一片,隔座山頭看不見(耳朵);上邊毛,下邊毛,中間一顆黑葡萄(眼睛);紅門樓,白門檻,里面坐個胖娃娃(口);小白孩,住高樓,看不見來摸不著(腦)。待孩子猜出來之后,教師說:“耳朵、眼睛、口、腦是小朋友身上的四樣寶貝?!斆鳌摹敗志褪怯伞邸凇汀X’(心)組成,表示要多聽、多看、多說、多想,如果能日日如此,月月如此,人就會‘聰明’。”這樣的教法生動有趣,深受孩子們喜歡。
利用游戲對兒童進行言語訓練,其方式是多種多樣的,歸結起來,主要有如下幾種:一是情景式游戲。以問題為導向,創(chuàng)設一個情景(或問題),讓兒童講述解決問題的方法。二是表演式游戲。根據(jù)班杜拉的“模仿理論”,兒童是在模仿中學習言語的,讓兒童扮演故事或生活中的各種角色,模仿各種角色的言語,對豐富兒童的詞匯、發(fā)展兒童的言語表達能力都大有幫助。三是故事式游戲。兒童言語教育的最好教材莫過于故事,這不僅因為兒童喜歡故事,更重要的是通過故事可以豐富兒童的詞匯,發(fā)展兒童的言語表達能力,鍛煉思維和創(chuàng)造力,同時對兒童思想品德的發(fā)展也能產(chǎn)生潛移默化的影響。四是動作式游戲。兒童生性好動,把言語教育結合兒童的動作進行也能收到良好效果。五是競賽式游戲。兒童喜歡表揚,好勝心也很強,因此有些言語活動可放在競賽中進行。
總而言之,兒童言語教育不應停留在傳統(tǒng)的教育理論和實踐上,而要大膽地更新觀念、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,充分發(fā)揮言語活動對開發(fā)兒童智力、促進兒童全面發(fā)展的作用。
(作者單位系廣東茂名幼兒師范??茖W校)
作者:吳月明
《中國教育報》2021年09月19日第2版 版名:學前周刊·保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