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08-13 00:00:00
據(jù)澎湃新聞報道,河北省沙河市教育局查處了四名有償補課的在職教師。當?shù)亟逃纸o出的處分的確夠嚴厲,四名在職教師不僅受到警告處分,退還全部違規(guī)所得,而且還要扣除四人2021年50%獎勵性績效工資,2021年考核定為不合格等次等。對其中的郝某金更是作出了取消其河北省“特級教師”、邢臺市“首屆名師”等榮譽稱號的處理決定。
前不久,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(wù)院辦公廳剛剛下發(fā)了“雙減”政策,緊接著教育部又印發(fā)了《關(guān)于開展中小學有償補課和教師違規(guī)收受禮品禮金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》,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紛紛針對有償補課采取雷霆手段,嚴厲整治。難道涉事老師對此不知情?肯定不會,否則他們也不會選擇在民房和自家開辦補習班了。
你說他們有僥幸心嗎?有。他們以為從“地上”轉(zhuǎn)入“地下”,就太平無事了。誰知道,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。此次事件中有一個現(xiàn)象值得注意,除了郝某金是“特級教師”外,另外幾人還有“模范教師”“師德標兵”。簡而言之,他們都是當?shù)孛麕煛?/p>
曾經(jīng)不少培訓機構(gòu)為吸引生源,拿名師頭銜大做文章,而且收費標準往往是根據(jù)團隊的實力、師資力量來定,相應(yīng)的培訓班支付給教師的薪金也根據(jù)其名氣大小來定。然而,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每年都要評選表彰一部分“特級教師”“模范教師”“師德標兵”等名優(yōu)教師,初心就是希望這部分教師安心在校從教、立足課堂、情系學生,全身心撲在教書育人上,為其他教師樹立忠于職守的師德榜樣。可如果老師一邊拿著教育部門給的榮譽,一邊利用名師效應(yīng)參與有償補課、牟取利益,實乃踐踏師德底線。
名師參與有償補課抑或辦培訓班,會大大地助長有償補課和辦課外培訓班的風氣,致使教育生態(tài)嚴重失衡。此中道理,涉事的名師不可能不懂。其之所以還要頂風作案,除了自身存有僥幸心理和貪圖高額回報外,還在于有不少家長對國家治理校外培訓的政策不理解、有抵觸,難以擺脫“培訓依賴癥”,教育焦慮揮之不去。更有甚者,部分家長會上門動員教師輔導自家孩子,并許以比平時更高的待遇。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市場需求。有需求,就有市場;有市場,就有逐利欲望和沖動。
因此,治理校外培訓,除了對校外培訓機構(gòu)強監(jiān)管以外,還要做好三方面工作:一是做好家長工作,通過多種渠道向家長傳達科學的教育觀,幫助家長戒掉“補習依賴癥”,合理規(guī)劃孩子的成長路徑;二是做好教師工作,認真做好“雙減”政策的傳達和解讀,幫助教師去除僥幸心理,站穩(wěn)講臺,潛心育人;三是加大查處力度,對查實的從事有償家教的教師依規(guī)處理,尤其是對違規(guī)的名師更要嚴肅處理,不因為他們頭頂有光環(huán)就手下留情。
切實改變“校內(nèi)減負,校外增負”的現(xiàn)狀,需要政府、學校、社會、家庭等多方攜手,協(xié)同配合,把全社會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辦好學校教育上面來,號召名師做自覺抵制有償家教的帶頭人,引導家長不要用高額回報誘導名師從事有償家教。否則既害了名師,也加重了孩子的負擔,得不償失。
(作者系媒體評論員)
《中國教育報》2021年08月12日第2版
作者:王學進